国家网信办: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要打在涉及未成年人问题的头上
央视网消息:在今天( 8月18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凤凰卫视记者问:“当前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突出网络问题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 效果怎么样? 下一步有什么考虑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逐一回答。 盛荣华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是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管网治网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目前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炫富拜金等不良信息和不良信息问题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网络欺凌、人肉搜索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第二,网络成瘾问题,部分网站平台功能设计尚不合理,保护机制尚不完善。 网络成瘾问题得到了控制,但还没有全面、彻底的解决。 第三,引导和实施违法犯罪的问题。 例如,有人利用网络教唆、引诱未成年人暴力、诈骗、自杀,有人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引诱、网络猥亵等违法行为,性质十分恶劣。
盛荣华强调,中央网信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在“清朗”专项行动中,每年都有一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每年的专项整治之一就是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护问题。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形成高压严打态势,指导各大平台全面清理未成年人网络不良信息的线上青少年模式,特别是在使用时间、互动功能上设置限制, 通过有效防范网络沉迷网络举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组织重点商业网站平台开设未成年人举报渠道,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网络权益。 配合部门追查打击,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下一步将实现“两个加强”。 一是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能力,二是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效果,“有法可依、有罚可管”。
“有法可依”就是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配套制度,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罚”就是处罚,要继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网络执法处罚力度。 特别是要紧盯未成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站平台,以及产品功能、定位板块,对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专项行动要从严惩处,一次集中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要依法惩处,处罚要突出重点,处罚要痛。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网络执法监督长牙。“能管”就是加强管理,特别是保护门往前走,一是管好苗头,二是管好源头。 管理苗头,就是要及时发现网络未成年人苗头性、倾向性相关问题,管理和防范风险隐患。 根源是深挖网络混乱背后的利益链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在我们各种网络混乱的背后,有一个普遍突出的问题,就是利益链很长。 我们只有斩断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才能标本兼治,治理网络上的这些乱象。
“善管”是指以提高青少年模型绩效为重点,完善保护措施,包括优化算法推荐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防止向未成年人推送负面有害信息,让未成年人上网更放心,家长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