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明月照高台——游榆林镇北台

广告位

长城,一个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从诞生起便担任着抵御外敌、守卫家国的重要责任。始于西周,盛于大秦,两千年的风…

长城,一个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从诞生起便担任着抵御外敌、守卫家国的重要责任。始于西周,盛于大秦,两千年的风云变幻,裹着数不尽的荣耀和悲喜。在所有与长城有关的故地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在榆林,它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镇北台。

战争与融合的见证

“九边重镇”的榆林,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融之地。明成化十年,这里建起了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长城,明万历三十五年至万历三十六年,当时的延绥巡抚涂宗浚,在此建立镇北台,它是明朝“隆庆议和”与“和平互市”的产物,见证了“蒙汉一家”和开创边关和平环境的历史。它也是古代保护榆林的历史见证,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镇北台长城风景区与榆林城区相距并不远,位于城北4公里处的红山之巅,是由镇北台、明长城、款长城、易马城和塞上自然风光组成的集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远远望去,长城线处天高地阔,风景壮丽,深吸一口气,万里山河的画卷在心中展开,缓缓睁开双眼,百年前的风景在面前跃动。

登高台 一览塞北风光

我们到达镇北台时,已是下午,多数游客已经离场,竟意外地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安静地感受这座历史古迹。站在景区之外,书法家刘文西为景区题写的“镇北台”三字,遒劲有力,两侧题写:东连山海西接嘉裕万里长城第一台 南蔽秦陇北瞰河套榆塞固垒镇九边,气吞河山,正如这座古老建筑巍峨挺立。

西风、烈酒、青山、号角,仿佛是战争古城不可缺少的符号,这是千年前的高声呐喊,也是千年后的文明载体。登上镇北台高楼,阶梯婉转而上,阳光随着步伐缓缓变换,就像百年前抵御外敌时的火炬时明时暗。到达顶层,俯瞰周围的美景和独特的建筑,镇北台的真正面貌浮现眼前。

从高处往下望,镇北台建筑呈方形,层层叠叠,共有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远望,它坐落在一个丘陵之上,四周环绕着山川,披拂着万丈光芒。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刻站在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顶点之上,面前之景,让人感受到峻岭秀峰和光怪陆离的自然风光,也感受到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伟大和神秘。

厚重城墙 镌刻千年时光

从高台上下来时,内心的澎湃久久不能平复,巍峨的山川仿佛仍在眼前起伏。我们沿着城墙缓缓前行,阳光照到镇北台上,洒下高墙朦胧的影子,脚步行重之间岁月的年轮生生不息地转动,历史的过往在声声呐喊。

镇北台栉风沐雨百十载,在此刻更显巍峨雄壮。这些在风雕雨蚀中遗存下来的古建筑,挣脱岁月的枷锁,打破时空的桎梏,在日新月异的变迁当中成为时代的记忆,饱经风霜的砖墙将刻骨铭心的历史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多少年来,长城蜿蜒曲折,镇北台屹立边关,用高墙守护明灯千里,河清海晏。

万里长城宛若游龙,守护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从秦到明,一段段长城、一个个故事,历史的面纱揭开,过往的繁华与没落皆在眼前。千年时光,日月更替,苍茫厚重的历史在日光、月光、霞光的笼罩之下缓缓流动。不倒的镇北台在时光的长河里静看万千变化,而有些故事永远不会在时间里退场。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