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宝 塞上碑林 ——红石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广告位

红石峡位于塞上古城榆林城北三公里处。红石峡因山全是红石而得名,又因东西石壁对峙,峡中水流湍急,又叫雄石峡。红石…

红石峡位于塞上古城榆林城北三公里处。红石峡因山全是红石而得名,又因东西石壁对峙,峡中水流湍急,又叫雄石峡。红石峡历史悠久,内有摩崖题刻、石窟古刹,闻名中外。

b5d55f6b

红石峡的历史追溯

红石峡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宋代。这里地势险要,历代兵家据此屯兵。宋代西夏政权、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唐龙都曾屯兵于红石峡。

史书记载:“红崖对峙,榆溪中流,长城穿河而过,雄关冲霄侧立,还有石渠蜿蜒,石桥拱卧,石窟题刻栉比如鳞,石路萦回,古寺错落”。红石峡集奇山秀水、军事要塞、古代、现代水利枢纽于一体,以其天成雄秀的景色以及两岸琳琅满目的摩崖题刻和石窟古刹闻名遐迩、引人入胜,又被称为“塞上碑林”。

比起红石峡的摩崖题刻、石窟古刹,其本身历史更为悠久。根据地质专家勘探报告表明,红石峡的岩石形成期是在1.2亿-1.6亿年前,属于中生代白垩纪早期,也就是侏罗纪结束后的白垩纪早期,是古代河流沉没以后,形成的沉积砂岩。80年代地质专家来红石峡勘探时,不禁发出“新沙堆起千层浪,古岩铸就万道波”的感慨。

3d63e43d

摩崖题刻诉往昔

若到红石峡游览,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俊秀挺拔的山门楼子,门洞上方镌刻着“红石峡”三字,是我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史学家王森然先生的遗墨。红石峡分东西两崖,东崖高11.5米,长307米,西崖高13米,长333米,普渡桥飞架东西,势如长虹,从桥上经过时,峡内壮美风景尽收眼底。

红石峡原有摩崖题刻160多幅,分为阳刻和阴刻,字凸起的为阳,字凹下去的为阴。但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现仅存120多幅,其中真、草、隶、篆诸体俱全,最大的字一丈有余,最小的字不足一寸,还有少量满文题刻,弥足珍贵,实为一大书法宝库。形制以横额为主,兼有楹联、条屏。

东崖上共有大小题刻85块,其中大多出自清代,以光绪年间居多,也有少量现代名人手迹。如“磐石千秌”为横额,文为楷体、阳刻。书体雄健浑劲,清深韵胜,骨气深稳,体兼重妙。“磐石千秌”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当时榆林知县,孙云宫所题,它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赞颂红石峡雄关永固,另一方面寓意着朝廷能够发奋图强,击退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万古江山千秋永固。

“河山千古”为横碑,文为楷体、阴刻。书体稳帖、劲健多姿。“河山千古”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共同所题,他俩是金石之交,同甘苦共患难二十余载。这幅题刻 表达了二人希望雄秀山河永世长存;更展现了他们二人的友谊地久天长。

“大漠金汤”“天外奇峰”“潮海蓬莱”,一幅幅摩崖石刻作品在天地之间熠熠生辉,文人墨客的情怀与思想在这里碰撞激荡,让这豪迈奔放的边关多了几分浪漫之情。三百多米的石壁之上雕刻的是难以言表的家国情怀,展开的是卷卷巍峨的历史画卷。

aee06b6c

石窟古刹传风骨

红石峡现存寺庙石窟30余处,大多是明成化年间至嘉靖年间开凿修建的。

据红石峡碑石记载,红石峡东崖原为宋元古刹红山寺,明成化年间修复后,改称“雄山寺”,清康熙年间又更名为“镇远寺”。明成化9年(1473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后,崇尚佛事的官民们对雄山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扩建。清朝又大修3次,同治九年,延榆绥镇总兵刘厚基又进行修葺、建山门,并在寺庙下铺修石路,同时在河畔栽植杨柳。题刻上留有:“柳垂十里蒹葭岸,人宴层楼歌舞台”的诗句,说明这里不仅雄姿奇伟,而且秀美宜人。

雄山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亭相望,殿宇均为悬崖上开凿的石窟。寺内各庙殿石窟内原有石雕、泥塑、铜铸等神佛像二百余尊,雕琢技艺精湛。第一个石窟中供奉着天父地母中的地母,称为“圣母殿”。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作三霄圣母即云霄、碧霄、琼霄,她们三位是专门保护妇女儿童的,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在这里祈求到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儿女和幸福的生活。这个石窟至今还流传着延绥总兵陈辉年求子的传说。“大雄殿”供奉释迦佛,殿中间为释迦佛,两边分别为阿难、迦叶、文殊、普贤菩萨。中国供佛形式一般是一佛二菩萨或一菩萨二弟子,像这种一佛二弟子,又有二菩萨的就是最高规格的礼佛仪式。

寺中庙殿壮丽,庄严的雕像巍峨矗立,仿佛穿透时光的流转,慈眉善目地俯视着众生信徒。雕像身上尘埃飞扬,在光雾里起起伏伏,透过阳光,曾经红石峡的刀光剑影、万丈豪情仿佛重现眼前,带着游人走进了过往的世界。

除此之外,红石峡中有一条河穿峡而过,名为榆溪河,全长98公里,河水自北向南流淌,流到榆林以南的榆河堡与西来的无定河汇合,然后再向南流经米脂、绥德,于清涧县境内注入黄河。而它的源头是远在二百多公里北的内蒙古河套地区,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古称帝源水。此外,红石峡内还有一条水利工程——广泽渠,明代成化年间,由延绥巡抚余子俊带兵修建。它全长15公里,设计精巧,分为明渠和暗渠。千余米的水渠从石窟寺东崖石壁中以隧道的形式蜿蜒穿过,时隐时现,十分奇妙,

大音希声,传云章于千载。妙笔天工,存文脉至万年。摩崖题刻、石窟古刹,红石峡用无数不朽的石头,倾诉着曾经发生的物事与人心。帝王的大志,将相的风骨,名士的用心,还有普通人的悲喜,这些光阴投注,还好并未归于尘土,千年石语,吐露着过往的豪情与叹息。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